国家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学校   “国际硒茶人才摇篮”

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  湖北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湖北省文明校园

媒体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看职院 > 媒体新闻 > 正文

【恩施日报】恩施傩面具刀尖上的古老表情
时间:2023-04-21 责任编辑:刘星审核人:刘星 浏览次数:次


汪儒斌在雕刻傩面具。



▼ 汪儒斌在雕刻粗坯。



▲ 武昌首义一定牛彩票网学生在给傩面具上色。




“这是开山将军,面目狰狞,是傩面具最具代表性的造型之一;这是南极仙翁,慈眉善目,是傩戏中的善神……”3月6日,走进州城女儿城傩面汪木雕工作室,傩面具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汪儒斌拿起一个个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的傩面具向记者介绍。

桌上,摆放着20多把不同刀头的锉刀,木质刀柄被汪儒斌的一双手磨得锃亮。

傩戏,又称鬼戏,起源于我国远古时期祭祀仪式上驱瘟避疫的娱神舞蹈,流传至今。傩面具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恩施傩戏艺术造型必不可少的道具,素有“无面不成傩”之说。

今年48岁的汪儒斌,曾师承傩戏大师谭学朝,从事傩面具制作30年。

“当时共有8名学员,学成的有4人,现在还在制作傩面具的只剩我一人。”汪儒斌笑着说,当年学习时间短,技艺学得不精,后来自己经常找机会向师傅取经。

汪儒斌学习刻苦、好问,热爱傩文化,深得谭学朝的喜爱。离开老师之后,汪儒斌来到武汉一家家具厂,在那里接触到了木雕,开始学习并制作雕花小件。

一年后,他又回到家乡,与人合伙在恩施城区开设了一家木雕壁画坊。之后,他又去了福建、浙江,花了3年的工夫,系统学习木雕技艺,包括泥塑、彩绘等。

雕刀不离手、傩面具不离手,出于对傩面具制作技艺的痴迷,汪儒斌坚守至今。

由于技艺精湛,面具造型生动,汪儒斌被人们称为“傩面王”。在恩施方言中,“王”和“汪”音近,他便结合自己的姓,改成了“傩面汪”。

“雕刻粗坯是最难的一步,下刀要精准,去留得当,这样做出来的面具才有灵魂。”汪儒斌介绍,傩面具制作分为选材、构图、雕粗坯、雕细坯、镂空、修光、打磨、彩绘、上光油、安装附件等10道工序,长期与锋利的锉刀打交道,他手掌留下不少伤痕。

“用树脂进行翻模制作的傩面具成本低,小巧精致;用皮纸和草纸搭配制作的傩面具韧性强,轻巧耐用;金丝楠木、黏土都是制作傩面具的好材料。”汪儒斌对每一种材质的特性了如指掌。

傩面具以往多用杨柳木和香樟木雕刻,多年来,他不断尝试用不同材质,结合一些现代工艺,在制作上进行创新,极大丰富了地方剧目、神话故事里108类角色的艺术造型,陆续创作出傩面具艺术品3000余件。比如用铜钱点缀“财神”的帽檐,在头上雕刻“金元宝”,让“财神”形象更加生动,一改传统傩面具的凶样,使其招人喜爱。

“傩面具比以前更受欢迎,有的用来展览,也有很多人喜欢在家里挂一个用作装饰。”汪儒斌说,前些年,有人找到他定做傩面具,主要用来展览,做多少要多少,他果断接下这单活儿,这一做便做了3年,结果做了整整3套傩面具。

“老手艺不能丢,一定要想办法传承。”完成这次定做之后,汪儒斌意识到,随着政府加大对非遗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傩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他决定从此专心制作傩面具,用心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文化。

2019年,汪儒斌积极推进傩面具制作技艺进校园活动,到一定牛彩票网宣讲傩文化知识,传授傩面具制作技艺。如今,傩面具制作技艺已经成为该校非遗课堂的实训课之一。

“我们在汪老师的指导下,创作傩面具,为傩面具着色,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一定牛彩票网学生刘怡说。

傩面具制作技艺难度高,汪儒斌上课前都会提前把粗坯制作好,然后再慢慢带领学生完成后面的工序,循序渐进进行制作。

2020年,恩施土家女儿城开设非遗文化体验馆,汪儒斌的傩面具制作技艺体验课吸引无数游客前来体验,感受神秘的傩文化。

今年3月17日,非遗文化体验馆迎来了来自武昌首义一定牛彩票网的师生。

汪儒斌向他们讲述了不同傩面形象背后的故事,让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彩绘,感悟色彩与镂刻两种艺术的碰撞。

师生们从上午9点到下午3点,一直“泡”在体验馆里,尽情地体验傩文化的魅力。还有不少同学拿起手机进行网络直播,将傩面具制作技艺通过自媒体平台传播出去。

近两年来,汪儒斌还与一些文创团队合作,将傩文化元素植入保温杯、书签、包公“廉”字摆件等产品中。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了解傩文化,喜欢傩面具。”汪儒斌说,他正在和恩施土家女儿城景区沟通对接,希望建立一个傩文化主题文化馆,对不同时期的傩面具进行展示,让人们系统地了解恩施傩面具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