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次学校   “国际硒茶人才摇篮”

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  湖北省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湖北省文明校园

最新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一定牛彩票网“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
时间:2021-03-01 责任编辑:黄小雨审核人:黄小雨 浏览次数:次


(2021-2025)

 

“十四五”是学校争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关键时期,也是学校进一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提升整体办学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内部治理能力,进一步创新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文件精神,对接《恩施州“十四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恩施州“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成绩与优势

“十三五”期间,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发展使命,奋力担当作为,各项事业长足发展,整体办学实力显著增强,“植根湖北西部地区,服务民族经济发展”的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成为湖北省优质高职学校,为“十四五”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党建引领彰显特色。以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为统领,抓牢意识形态工作,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得以保障;以组织建设为基础,完善制度建设,落实“双带头人”制度,加强“红旗党支部”创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以统战、群团工作为纽带,营造团结和谐的校园氛围,学校改革发展得到更为广泛的力量支持;以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和纪律建设为抓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形成“天天向上,敢为人先”的工作氛围,学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内部治理成效显著。完成了学校《章程》的修订,对各项管理制度开展了废、改、立工作,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推进了依法治校和民主治校;调整内设机构,完善岗位职责,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干部队伍进行了多轮调整,注重加强能力建设,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实施绩效管理改革、职称评审制度改革,较大的提高了教职工的工作效能;建立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及诊断与改进的机制,内部质量管理能力与水平大幅度提升。

人才质量显著提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化“五个思政”,落实“三全育人”,构建起大思政工作格局。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开展日常教学督查督导,课堂教学秩序与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新开设公共卫生管理、预防医学、早期教育等11个高职专业,建成2个产业一定牛彩票网,启动1个区域性职教集团建设,药品质量与安全等4个专业实行“订单培养”,建成校外实训基地200余个。经教育部认定,建成全国示范专业点1个、国家骨干专业2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4个、国家1+X试点项目18经省教育厅认定,建成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建成技能名师工作室1、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强力推进课程建设,建成《导游业务》等4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完成《恩施露制作技艺》等9门校级在线课程建设。强化内部质量管理,完善优化目标体系、标准体系、制度体系,实行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诊改全覆盖,形成了工作任务目标化、工作过程标准化、监督管理常态化、重点工作项目化、考核评价制度化“五化”诊改模式,教学诊改工作201911通过省级复核。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6人次、三等奖2人次;在全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获银奖1、铜奖4项;在全省专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19人次,二等奖42次,三等奖92人次。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明显提高。

科研水平再上台阶。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融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五年来,学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471篇;主编和参与编写教材173部;获批省部级教科研项目21项、州级科研项目11项、校级科研项目42项、校级教研项目76项;主持制定地方标准1个;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外观设计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53。学校教科研成果获省人民政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州人民政府一等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

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积极开展技术培训、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年均开展技术培训30000技能鉴定2000人次、解决技术难题20余项,年均社会服务经费到款额达500余万元。大力开展专项课题调研和政策咨询,为政府和职能部门提供咨询报告10份。发挥专家力量服务社会,年均参与项目评审、事业单位招考等300次。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政府订单班教育扶贫项目,为乡村小学和公办幼儿园培养教师1989人;实施产业扶贫,在学校定点扶贫村开展“林下养鸡”、“中蜂养殖”等产业扶贫项目,带动村民脱贫;组织“尖刀班”在学校定点扶贫村专职开展扶贫工作,两个定点扶贫村均通过国家验收,学校多次被州委政府评为“扶贫工作先单位”。

文化传承彰显活力。坚持文化兴校、文化育人。着力建设现代校园文化,加大投入,优化学校文化环境,用物质文化鼓舞人;建立考核和奖惩制度,用制度文化约束人;营造精神文化环境,开展社团、班团活动,实现全程渗透,用“天天向上、敢为人先”的精神文化影响人;在师生中开展“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系列专项活动,用“文明有礼、充满活力”行为文化激励人。传播硒文化,围绕“世界硒都、中国硒谷”,学校开设硒课程,编写硒教材,推广硒科普,开展硒科研,打造硒文化传播高地,用硒文化培养人。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建立非遗民族技艺传承基地,展开民族文化研究,以《巴文化》展开交流,开设土家语、苗语课程,用传统文化教育人。

办学实力再度提升。中高职在校生规模从9000余人发展到14000余人(不含医一定牛彩票网3000),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原恩施高中校区划归我校,艺校、交校、卫校、商校相继并入,占地面积和校舍面积逐年扩大;坚持发展优先,累计投资1.42亿元,对教室、寝室、水网、电网、安全设施、网络设施、运动场馆改造升级,新建和改造实验实训室69个,建成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10非遗大师工作室,教学条件和校园环境极大改善;学校专业建设提档升级,师资队伍力量逐年加强,办学收入逐年增加,同期债务显著下降,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五年来,教师在全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在“湖北工匠杯教师技能大赛”获二等奖、三等奖各1人次;学校“双创”基地被省教育厅授予“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旅游管理等专业成为国家骨干专业、硒产品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国家协同创新中心、达翔实训基地成为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成为湖北省优质高职学校,社会影响力大幅度提升。

(二)问题与不足

“十三五”期末,学校还存在发展动力不强、专业布局不优、办学特色不亮、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学校在服务师生、凝心聚力、推动发展上还缺少创新性举措,责任制落实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在管理理念、管理信息化水平等方面还不能适应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在管理能力方面还存在管理漏洞和法律风险,部分制度科学性、有效性不够,少数职能部门管理不够精细化,职能部门之间边界不清,教育评价机制不科学,奖惩考核体系不完备,反馈与问责机制不完善;在经费保障上增收节支、开源节流力度不大,自我造血功能不强。学校内生动力与学校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学校在专业布局上对接区域产业发展不够,专业群建设尚需提升水平,国家骨干专业、省级品牌特色专业数量有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度不够,校企共建机制有待完善。

学校在办学特色积淀上乏力,现有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项目不多,人才培养模式尚需不断创新,教学改革创新驱动力不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尚需加大建设力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项目不多、社会培训力度不够。

学校在基础设施和办学支撑条件上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不配套,校园功能分区不明显,教学用房不达标,校内实训基地功能不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师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社会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十四五”时期,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确保学校改革发展的任务落实落地,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首要政治任务;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精神状态彻底解决现有的问题与不足,不断改革创新,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服务能力,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加快发展是第一要务。

(三)机遇与挑战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国家中部崛起、中国制造2025、长江经济带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以及恩施州一核支撑、两翼并进、全域协同发展布局4+N”产业集群建设的深入,职业教育开放办学格局正日益拓展,学校事业发展进入黄金期。从总体上看,今后五年,学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

两大机遇。一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20条改革任务和6大具体指标,出台“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以及“双高计划”提出的“加强打造提升”的工作任务和“总量控制、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为学校事业发展带来机遇与奋进动力。二是施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地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出台“恩施州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学校创建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支持学校牵头建设恩施州职教集团;支持学校优化专业结构,建设医学类高职专业,将恩施卫校并入统筹建设;启动学校新校区建设,计划投32亿元,将恩施州体育中心、恩施州图书馆、恩施州公共实训中心一并建设,打4A级景区校园。这些举措是学校借力发展的极好机遇。

三大挑战。一是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对服务高端产业或产业高端的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侧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侧,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力量、教材教法、信息化教学手段、实训条件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面临着调整优化专业(群)、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挑战。二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提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元育人”的要求,学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推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体系还不完善,运行机制方面还存在壁垒,面临着完善高水平专业(群)培育机制、构建科学的专业结构体系、打造专业特色的挑战。三是国际化的开放办学对职业教育相关标准和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处在老少边穷地区的区域劣势依然存在、内部治理能力与水平不高、干部与师资队伍能力有待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世界通用的专业标准、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建设存在很多差距,面临国际化合作办学能力提升的挑战。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的精神,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创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为目标,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高水平学校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和提质培优等项目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路径,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主线,以智慧校园建设为纽带,以提升治理能力为保障,大力弘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尚志求索,敢为人先”恩施职院精神,扎根恩施、立足武陵、放眼全国、面向未来,聚焦区域现代产业高端,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成为服务州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急先锋和主力军。

(二)发展目标

以创建中国特色、省内一流、示范武陵、全国知名的高水平高职学校为目标,高职办学规模稳定在12000人左右,年社会培训规模24000人次以上,实行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双轮驱动”,切实履行高校五大职能,遵循“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错位发展、借力发展、集聚发展、共享发展”的原则,统筹考虑学校发展所处的环境、条件,今后五年努力实现以下十大目标。

党建引领拥有新亮点。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更充分发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学校获得湖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成为全省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实践样板。

内部治理取得新进步。建立起领导组织体系完备、决策管理体系科学、奖惩考核体系完整、信息传输体系现代、质量管理体系严密、精细化程度高、执行力强的内部治理体系,实现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出一条可借鉴、能推广的民族地区现代职业院校治理模式。学校成为“湖北省高校内部治理先进单位”。

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完善中高职衔接培养体系,部分专业开办本科教育;建成高水平的通识教育体系、思政教育体系、专业教育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成8个对接4+N”产业集群高水平专业群,辐射带动全校专业建设整体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标准开发位居全省前列;实施“三教改革”“课堂革命”,毕业生就业率(含自主创业)97%以上,用人单位满意95%以上。学校成为武陵山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高地、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学校。

服务能力实现新突破。建成有效支撑区域产业发展的19个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和具有人才培养、大师培育、智库咨询、技术推广功能的技术技能服务体系,学校成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技术技能人才供应中心、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中心、决策与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应用技术研发与服务中心、技术培训与终身教育服务基地。

校园文化再添新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师生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全面加强,“天天向上”的现代校园文化活动在全省产生品牌效应;民歌民舞进校园活动更加丰富,非遗文化传承活动更加活跃,“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争创国家级品牌。学校环境亮起来,师生活动多起来,文化育人强起来,校园文化魅力更加彰显,把学校建成“建筑风格雅致,生态环境优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的现代大学,成为“国家级文明校园”。

基础设施拥有新面貌。对现有校区基础设施进行必要的维护、维修,做好绿化美化亮化工作,保证学校在迁入新校区前的教学需要。2025年全面完成金子坝华家湾新校区建设,建成恩施州体育运动中心、恩施州图书馆和恩施州公共实训中心,实现共建共管共享,建立资源配置调整机制,优化各项资源配置,实现学校办学条件的全面升级。学校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山水园林式4A景区校园。

教师水平获得新提高。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师德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进一步提升,团队力量进一步增强,教师活力进一步激发。

信息化建设达到新水平。完成智慧校园基础设施、智慧校园平台建设、智慧校园专业建设、智慧校园应用水平提升、智慧校园资源共享、智慧校园网络安全等六大项目建设,建成满足需求、适应发展的生态复合型智慧校园。学校成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

财力与民生福祉获得新提升。培植稳定财源,增强学校自我造血功能;拓展融资渠道,多举措筹集资金;优化支出结构,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增收节支,开源节流,学校财力逐年增强。关心师生生活,关注师生成长,努力实现教职工收入增长与个人贡献同步、与学校发展同步,精神生活质量与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步。

开放办学取得新进展。完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机制,职教集团实体化运行,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任务式培养,建立校企合作技术创新工作体系,建设产业一定牛彩票网等多样化校企共同体,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恩施模式”,学校成为湖北省“校企协同育人、一体化发展”的典范。推进国际化办学,新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部分专业引进国际职业标准、专业标准和课程资源。教师国外进修20人次。服务“走出去”企业,开展技术培训达到200人次以上。

三、重点建设任务

实施党建引领事业发展工程”等十大工程,着力创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

(一)党建引领事业发展工程

全面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推进基层组织对标争先,实现党建工作引领学校事业发展。

1.实施“党旗领航”计划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中心组和教职工政治学习制度,强化主题教育实践,全力推进“对标争先”,压实“两个”责任,强化“三全育人”,落实“五个思政”,确保立德树人任务落地落实。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入选省级党建工作示范校,成为全省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实践样板。

2.实施“培根铸魂”计划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师德为先、教学为要、育人为本”教师考评体系,建立师德失范处理机制,开展“师德标兵”“天天向上好老师”的评选,完善教师个人发展诊断与改进机制,发挥教师思政引领作用。守正创新,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引导师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发挥课堂主阵地的育人功能,配齐建强思政课专兼职教师队伍,深化思政课程改革,打造好“我爱中国,天天向上”思政课品牌;强化课程思政,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文化课、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构建起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公共基础课拓展课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体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充分利用课堂内外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品德修养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长知识见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传承奋斗精神,大力开展学生先进典型选树工作,扩大先进典型在广大学生中的影响力; 提升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

3.实施“强基聚力”计划

夯实基础,着力提升基层组织力。以建设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为契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100%;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制度,达标率达到100%;加强党务干部培训,严格发展党员;实施党建带群团建设,引领和带动工会、共青团和学生会协同发展。聚焦党的自身建设,探索“以党的自身建设为主体,以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建设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党建新模式,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智慧型”、“服务型”党组织,建1个标杆院系、2个样板支部,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影响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获“湖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内部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以学校《章程》为基本遵循,以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为重点,完善制度标准、创新运行机制、改进方式方法、提升管理水平。

1.实施规范化管理建设计划

优化完善决策机制。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党委会、校长办公会、二级一定牛彩票网党政联席会等议事决策机制,加强教代会的决策与民主监督作用,不断增强和发挥学术委员会、教学专家委员会等在学校办学中的作用,形成以“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为基本框架的现代职业院校治理模式。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关要求,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深入开展法制建设和普法教育,不断提升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水平。

优化完善组织构架。根据办学发展需要,适时调整内设机构,进一步明确各级机构的职责和权利,完善分层负责管理体系,建立分层负责管理制度,加强层级监督与督办,突出管理与考核,全面提升学校执行力。以专业群为架构,构建以二级一定牛彩票网为主体的教学组织体系,不断激发院()办学活力。

修订完善制度、标准。以学校《章程》为依据,按照“合法、科学、统一、规范”原则,通过“废、改、立”优化学校相关制度、标准。根据办学发展需要,重点加强绩效考核制度、风险安全制度、过程管理制度、服务保障制度、统筹协作制度、校企合作制度、学生创新创业和成长成才支持制度建设。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各单位结合制度修订优化或重构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制定工作手册,完善质量标准。

强化内部质量管理。推进“内部质量监控平台”应用,巩固教学诊改成果,实施常态化诊断和数据动态管理,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以过程控制与绩效考核为核心,创新常态化、动态化质量管理办法,加大质量考核奖惩力度,优化岗位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教职工质量意识和内在动力,推进学校内部质量全面提升。

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完善党务、校务公开制度,建立起与时代相适应监督机制。

2.实施数据管理水平提升计划

加强基础数据管理。以教育事业统计年报、资产统计年报、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专业建设数据库、人事管理数据库、学生管理数据库建设为基础,建立学校数据管理中心,全面推进重要数据管理与运用工作,彰显大数据在学校科学决策和精细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

深化信息传导管理。研究信息内容构建的要素,提高信息的科学化、规范化、简明化水平,从内容上保障信息传输质量。修订完善信息公开管理办法,优化信息公开传输途径,对能通过网络公开的内容全部网上公开。完善人性化的标识系统,实现信息的显性流通。

3.实施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计划

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选人用人机制,推行管理人员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推行各类人员公平竞争、选择发展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完善绩效分配,坚持“多劳多得、干好多得”的差异化分配原则,将能力、水平、业绩与待遇标准挂钩。进一步完善职能部门考核、教学单位考核、中层干部考核、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建立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台帐,实行“业绩导向”评价机制。突出二级一定牛彩票网办学主体地位,推行二级院(部)自主治理、实体化发展的运行管理机制。

(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

落实国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关要求,实施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计划,完善“校企共建专业、工学结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1.实施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

对接产业,创新机制。建立专业群对接产业动态调整机制,形成互联网+专业群的融合模式和协同发展、创新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分类培育,协同发展。按照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的思路,对接恩施州4+N”产业集群建设需求,形成以旅游管理国家高水平专业群为龙头,以畜牧兽医技术等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为依托,以学前教育、药学等校级高水平专业群为支撑的专业群建设体系,建8个高水平专业群,辐射带动全校专业整体发展。

2.实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计划

专业建设提档升级。围绕4+N”产业集群建设调整专业,推进专业的跨界整合、协同发展,专业与区域主导产业契合度达100%。优选10左右紧贴产业发展、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质量高的专业进行重点打造,试点开展本科层次高职教育。

推进课程建设改革。建立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的机制,按照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理实一体、信息化教学等要求,在加强信息化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打造精品资源课程,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将硒文化传播、非遗项目技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打造特色课程;有针对性开展师生技能竞赛、育训并举,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标15个、课程标准150门;建成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2门、省级10门、校级50

推进“三教改革”。按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调配师资、改革教法、完善实践、因材施教。对应专业群建设需要,组建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按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规范使用教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及时将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材;开展课堂革命,聚焦课堂开展“两建两立”“两严两促”活动(建课程课堂标准,立师生课堂行为规范;建督导督查机制,立课堂质量保障体系;严教师课堂施教考评;促进良好“师德师风”;严学生课堂学习考评,促进良好“班风学风”)。

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通过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社团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主渠道,实行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安排,大力开展文明修身活动、学风建设活动、校园洁净行动。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意识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力度,做到学生人人有机会、个个可参与。改革学生学业考核与评价办法,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综合素质培育机制,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协调发展。以诚信担当、成人成才为价值取向,健全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体系,开展教学实训、技能竞赛、顶岗实习、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用爱国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育人。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按照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促进专业教育、课外活动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建立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对自主创业学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充分发挥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和“恩施硒谷创业园”的功能,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相关制度,支持大学生在校创新创业。

创新质量管理。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严肃和规范日常教学运行管理,建立人才培养工作的自我诊断、反馈、改进机制,开展常态化周期性的教育教学诊断和改进工作。开展行业专家参与专业诊改试点,建立二级一定牛彩票网自主诊改、学校抽查复核机制。不断健全政府、行业、企业及社会等多方参与学校评价的机制,完善多元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持续提升年度质量报告的质量。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对接企业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化体系,衔接中等职业教育,沟通本科职业教育,融合企业岗位培训教育、促进学生技术技能水平、职业素养不断提升的现代化培养通道和层次培养体系。适应1+X”证书制度,探索中高职贯通和长学制高职人才培养试点,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实施“3+2”、五年一贯制等模式的中高职及本科的贯通培养。主动适应高职扩招后生源多元化、发展需求多样化对教育教学的新要求,开展弹性学制教育教学模式探索。

(四)服务发展水平提升工程

紧扣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深化改革,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创新机制,项目驱动,把学校建设成为主动适应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供应基地、技术开发与服务基地、社区教育基地和终身教育基地,全面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通过乡村人才培养、科技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等多种途径,赋能恩施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1.实施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计划

聚焦恩施州4+N”产业集群建设的需求,建成具有人才培养、大师培育、技术推广、智库咨询功能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拓展学校已有的“恩施硒茶工程技术中心”“硒产品协同创新中心”“富硒食用菌工程中心”“道地药材栽培与加工工程中心”“恩施玉露茶传统技艺传承基地”14个平台的功能,新建生态畜牧业养殖技术服务平台5个(恩施黄牛、恩施山羊、恩施黑猪、利川麻鸭、建始景阳鸡)。聚焦生态文化旅游业、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等产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形成全产业链的技术技能创新体系。

2.实施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计划

完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体系。聚焦4+N”产业集群建设需求,组建由多部门专家构成的产业发展智库,建立健全技术服务团队,在产业规划布局、产业高效优质发展等方面提供决策咨询与技术技能服务,依托产教融合企业,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建成高效运行的技术服务体系。

提升科学技术研究水平。将应用技术研究放在首位,鼓励主持制定地方标准和申请专利。持续加强地方发展的政策研究和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引导教师围绕职业教育改革、相关标准建设、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终身学习等方面开展教学研究。遴选一批科研项目、教学改革项目进行重点扶持,申报省、国家科技成果奖和教学成果奖。

提升技术创新与服务能力。以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研究所等为载体,加强对优势和特色专业领域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和扶持力度,打造产教融合企业服务团队、科技创新团队20个;整合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资源,构建学校与县(市、区)对接、专业与行业企业对接、团队与村镇(社区)对接、教师与农户及市场主体对接的服务发展工作体系和智库咨询、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工艺改进、成果转化等技术技能服务体系。学校成为区域内技术技能创新服务高地。

强化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对院(系)所合一应用技术研究所的运行管理,出台技术成果转化支持政策,及时推介学校的最新科技成果、专利项目等,重点开展面向企业的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和服务,争取在新技术推广、技术服务等方面实现收益增长。

3.实施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

明确办学定位,推进“1234”建设。即建设“一高地(全面推进新校区建设,打造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高地)”“两平台( 一是成立乡村振兴一定牛彩票网,推进学校赋能乡村振兴人才精准培养平台;二是成立恩施州职教集团,形成恩施州赋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平台)”,依托“三院(乡村振兴产业教育一定牛彩票网、乡村振兴创新创业一定牛彩票网和乡村振兴技术推广研究院)” “四基地(农园农业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达翔一定牛彩票网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恩施硒谷创业园创新创业基地、非遗传承基地)”,提升赋能乡村振兴服务成效

持续推进“三个对接工程即每个二级一定牛彩票网对接一县(市)中职学校,对接100个规模以上企业,对接服务100个乡村”实施“百个一”计划。即开展乡村振兴百项技术服务及推广培训活动(1颗硒土豆、1片玉露茶叶、1颗枇杷、1件西兰卡普衣、1个包、1幅烙画、1个挂件、1幅乡村民居图纸、1个美厨娘、1个俏伙夫……)。

强化社会培训职能。围绕恩施州4+N”产业集群发展需求,落实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成立“乡村振兴一定牛彩票网”,利用湖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湖北省产业工人培训示范基地、湖北省燃气培训基地、恩施州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基地等平台,实施“职业教育赋能提质行动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培训,年培训人次达到24000次以上。实施职业教育服务终身学习行动,开展专本套读、自考、函授、社区教育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规模达1500以上。

实施职业教育辐射引领。依托学校高职教育研究所、恩施州职教集团等平台,不断提升专业与课程研究和咨询服务能力,加大对八县市中职学校办学的指导力度,重点打造职教助力乡村振兴、职教师资培训等项目,形成一批社会服务优质品牌,不断增强教育引领与文化辐射能力。

(五)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制定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统筹推进校园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形象化建设,提升“民族文化进校园”品牌效应,深化“优秀企业文化进课堂”活动,持续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努力构建具有历史传承、民族特征和一定牛彩票网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生成人成才过程中的影响功能,把学校建成“国家级文明校园”。

1.实施现代校园文化建设计划

打造“法治精神,人文关怀”的制度文化。以修订学校《章程》为契机,建设体现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现代高职制度体系,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相对完备的运行规则,推进一定牛彩票网管理重心下移,依法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基本权益和切身利益,强化执行力度,确保各项制度能够有效贯彻和落实。推行信息公开制度,确保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检查监督,依法处理违纪违规人员。营造充满法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制度氛围,使“关爱师生、方便基层”成为校园风尚。

打造“天天向上,敢为人先”的精神文化组织校史编写,总结办学成果,记录学校发展轨迹,开展学校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深入挖掘学校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校史育人作用;加强校友会建设,拓展校友文化,充分利用校友的文化信息资源传扬学校优秀文化传统;加强校训的宣传教育,拓展实践载体,发挥校训的感召力、凝聚力,使之成为全体师生工作、学习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规范;宣传学校的办学思路、办学特色和发展规划,促进师生对办学理念高度认同,使之成为师生的行动指南和动力源泉;开展“天天向上,敢为人先”的系列活动,形成人人向上天天向上的校园精神风貌。

打造“文明有礼、充满活力”的行为文化。根据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和规划,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建设,挖掘行为文化育人内涵,提升全校师生行为文化品位;邀请文化大家、学术大师、技能大师、优秀校友来校讲座,提升行为文化品味;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技能竞赛和第二课堂活动,吸引全体师生参与到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受感染、被熏陶、有改变;在师生中厚植文明有礼意识,倡导文明行为,提升文明素养,形成健康向上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

打造“专注求精、不可替代”的形象文化。规范使用学校名称以及校徽、校旗、校歌等文化标识;加强学校宣传片、纪念品等一定牛彩票网文化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做好校内建筑的内部装饰,注重彰显形象文化内涵;结合现有条件,做好校园环境与景观的整体设计,规划建设若干与校园环境相融、体现学校传统、彰显学校精神与办学理念的校园重点景观;加强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和综合治理、安全稳定工作,建设卫生、文明、稳定的和谐校园;加强对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等媒体的引导管理与开发应用,打造学校固有形象文化。

2.实施民族文化传承弘扬计划

组织开展民歌民舞进校园及民族文化推广展演等活动,“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品牌效应更加彰显;依托玉露茶、西兰卡普、土家吊脚楼等大师工作室,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技艺资源库,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技艺教学体系、民族文化普及课程体系,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建成区域内非遗文化和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中心。

(六)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支撑能力保障工程

构建政府、企业、社会支持学校建设体系,加大项目争取建设力度、优化整合资源、深化后勤服务改革,实现教学设施、生活设施、校园环境的全面优化,实现学校办学条件的全面升级,实现发展支撑能力的全面提升。

1.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现有校区基础设施维修、改造。按照达标和全面升级的要求,继续加强对现有基础设施的维修、改造、升级,保证学校在2025年迁入新校区前的教学需要。重点增加绿化场地、绿化改造升级及日常维护,增设文明、文化标识牌,创建文明生态校园。

新校区建设。2025年全面完成金子坝华家湾新校区建设,新增教育用1264亩;学校建筑面积32.2万平方米、恩施州体育运动中心用9.8平方米。共建恩施州公共实训中心、恩施州图书馆,实现共建、共管、共享,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山水园林式4A级景区校园。

2.实施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计划

不断优化实训教学条件,加大教学设备投入,保持教科研仪器设备总值每年增长。争取国家产教融合发展规划项目和省级建设项目,借新校区建设之机建成开放性的恩施州公共实训中心,建好电商物流实训基地和现代服务技能实训基地,建强非遗基地、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8个。整合职教集团资源,利用自身优势资源,不断拓展恩施州公共实训中心技术培训、创业孵化和综合实训功能,重点建设开放性大型综合实训基地。

3.实施发展支撑能力提升计划

增强借助外部资源加快发展的能力。积极争取国家、湖北省和地方政府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与项目,依托合作企业和职教集团、校友会等社会组织资源的力量,推动学校事业发展,探索多方参与的社会支持学校建设体系。争取重大建设项目来提升学校发展能力,大力引进社会力量办学,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全面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优化各项资源配置。深入查找和解决院之间、专业之间在教育教学资源投入、校企合作办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文化育人等方面不平衡问题,进一步提升资源优化配置水平,加强公共资源开发与整合,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七)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不断完善教师发展环境,健全教师培养与继续教育制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水平。

1.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为标准,实施人才优先发展和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建立一支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遴选培育5名省级以上教学名师,引进10行业有权威、国际有影响的专业群建设带头人,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吸引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20名来校工作,建立1-2个国家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通过遴选优秀骨干教师到企业工作、到高校做访问学者、到国外研修,在企业和学校双向建立工作站,实施校企岗位互通、互聘共同开展技术研发、项目联合攻关等一系列措施,培养200名以上的骨干教师;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中进行任务式培养,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职业发展。到“十四五”期末,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40%以上,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素质教师达80%以上,建立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个。

2.实施教师团队水平提升计划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教师准入的首要条件,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与激励机制,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度,开展“师德标兵”、“天天向上好教师”的评选活动,培育省级以上师德典1-2名,在校内树立一批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强化青年教师职业化培养。建立人才培训培养发展体系,加大职业教育政策、基本教学规范、现代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实施“校内培训+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采取教学名师“一对一”帮扶,全面实施老带新、师带徒结对培养。开展教师创新创业实践技能培训,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选派青年教师到海外交流、学习和培训,拓展教师国际化视野。进一步优化辅导员队伍的规模、结构、素质,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进一步提升。按照“合格教师”——“双师素质教师”——“骨干教师”——“带头人”——“教学名师”五级递进的发展路径,优化培养、认定、考核评价办法,实现“五个一”能力提升:即每个专业教师必须讲好一门课程、主持一个项目当好一届班主任、指导一个团队,服务一家企业。

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制定和执行反映学校发展水平的“双师型”教师标准,建立以双师素质为导向的新教师准入制度,推进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不断完善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建立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教师的长效机制。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教学能力大赛”等系列活动,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定期向社会发布兼职教师需求信息,完善兼职教师信息库。建立校外兼职教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积极聘请行业企业技术大师、能工巧匠和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完善“教产岗位互通、专兼教师互聘”制度,推动社会能工巧匠、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学校教师双向流动。

培养名师大师。争取特殊人才引进政策,公开招聘或引进博士、教授、技能专家等高端人才,将引进人才作为专业带头人、专业领军人才、教学名师、技能大师的候选人进行重点培养。完善各级教学名师选拔任用机制,加强专业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管理制度。培育国家“万人计划”名1-2名、武陵山区技能名师10名、国内行业有权威国际有影响的专业群带头人20名、培养能解决企业生产技术难题的骨干教师150名、技术技能大师10名。

打造创新团队。围绕4+N”产业集群打造技术研发创新团队,围绕提升教学能力打造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围绕“三个对接”工程打8乡村振兴服务团队,围绕区域产业发展打造技术推广服务团队。到“十四五”期末,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0个、技能名师工作室10个、“双师型”名师工作室5个、产学研合作创新团队8个以上

3.实施教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计划

成立教师发展中心,优化和完善教师发展中心的软硬件建设,建立集培训、研修、备课、信息化、远程教育、资源共享于一体的教师个人能力发展支撑服务平台。构建绩效优先的薪酬分配制度,实施绩效优先、以岗定责、以绩定酬的分配制度,推进正向评价激励机制。完善多元考核评价机制,依据不同岗位类别、不同岗位层次构建基于师德、能力、业绩三个维度的以学生评价、教师自评、督导评价、同行互评、社会评价等多元、全方位的综合评价模式。根据岗位类型的不同,科学合理设置考核权重,突出业绩导向,构建公平合理的教师评价激励机制。完善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深化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破除“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唯身份、唯奖项”的评审方式,把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要评价指标。

(八)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工程

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升级计划、信息化教学推进计划、教育教学资源共享计划、智能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应用计划、师生信息技术能力提升计划,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建成满足需求、适应发展的生态复合型智慧校园,成为湖北省示范性智慧校园和管理、教育教学信息化高地。

1.实施信息基础设施升级计划

着力加强数字化校园网络及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搭建智能化校园基础服务平台,拓展智慧教学环境基础建设,巩固提升网络和信息安全防线。按照满足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的要求逐年对教室和实训室进行信息化改造。网络与信息设施全面夯实,满足应用。

2.实施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计划

提升师生信息技术能力。针对不同专业制定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标准和达标计划,将学生的达标计划与专业培养方案无锋对接,建立教师信息技术支持系统,采取主动与预约相结合的技术咨询与服务机制,确保给每个教师及时提供技术帮助。制定并完善信息应用培训及应用推广考核体系,建立信息化水平评测系统,信息化应用与培训体系逐步完善,全员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全面开展,80%以上教师通过两轮以上培训并全部通过考核,学生入学信息技术培训100%

推进智能管理服务平台应用建设“智慧恩职”,着力推进“5328”工程建设,立以信息主管(CIO)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体制机制,持续建设并优化“基础资源、内部质量监控管理、信息管理、状态数据、平安校园管理”大平台,“教务、学工、人事”大核心业务系统,“教学资源、图书资源”两大数字资源库,“站群、OA、一卡通、图书、财务预算、收费、资产、心理咨询个应用管理系统,逐步推进智能化管理平台、网上办事大厅、内部质量监控管理平台、大学工平台、大教务平台、校企互通平台、“智慧恩职”云教学平台、大数据中心、双高建设成果共享平台等一系列应用管理平台建设,建立完善网络信息安全制度体系,建立起涵盖学生、教师、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基础数据库,实现公共数据统一共享,为师生提供个性化的数据服务,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促进学校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现代治理体系。

推进信息化教学。加强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建立和应用在线学习平台,鼓励和引导公共选修课开展网络教学。探索信息化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支持学生学习的服务方式,推进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在精品资源共享课基础上每年立项建设一批信息化教学示范课程。运用“智慧恩职”云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混合式学习,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

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大力利用国家教学资源库,开发省级职业教育资源库和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并优化一体化教学平台、线上校企互通平台,丰富并逐步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建成物联网实训基地、网络硬件实训基地、嵌入式实训基地、BIM建模实训基地等一批信息技术实训基地,将虚拟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教学,实现公共基础课、部分专业课优质资源的大范围共享。扩大优质资源共享共用覆盖面。建设双高建设成果共享平台,推进双高建设成果全面应用,优质教育资源逐步辐射全国;建设支持武陵山区职业教育应用的数字资源,开放线上教学课程,支持区域内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共享共用。

3.实施智慧校园网络安全升级计划

构建网络安全防护网,确保智慧校园安全巩固。完成5个重要系统等级保护,建设完成态势感知、web防护、web防篡改、数据库审计、流量探针、防火墙、堡垒机等设备及系统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一定牛彩票网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实施细则》等制度,在师生开展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培训。

(九)财源建设与民生福祉提升工程

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机遇,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增加对学校投入,争取与学校深度融合的企业、校友和社会热心人士对学校更多的支持,增强学校自我造血能力,构筑渠道广泛、稳定有效的资金筹集体系,不断培育新的办学增长点,增加事业收入。全面改善师生生活、学习、工作条件和环境,不断增强学生就学就业基本保障,提升师生幸福感和获得感。

1.实施财源建设计划

增强学校自我造血功能。加强医一定牛彩票网各方面建设,确保医学类专科有较强的竞争力。大高职招生力度,高职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2000人左右,确保年度学费(住宿费)收入达到7000万元以上;加大社会培训工作力度,年培训规模达到24000人次,年培训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力度,以玉露基地为突破口,逐年增加学校事业收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确保科技成果转化收入有新突破。

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主动积极服务州域经济发展,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增加对学校的投入;储备一批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经费支持;做好科研项目储备与申报,确保上级财政拨付科研经费逐年增长;加大校企合作力度,适时优化办学成本分担机制;加强与校友企业家和社会热心人士联系,争取更多社会力量支持。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加强在建项目和经费使用全过程的审计,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实施民生福祉提升计划

构建和谐校园。大力倡导和谐友爱互助的团队氛围和校园风气,提升后勤服务和管理水平,努力推进现代大气、古朴典雅、设施完备、生态环保的校园建设。

开展文体活动。以增强教职工体质、促进身心愉悦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环境建设,新建一批文体活动设施,改善文体活动条件,引导教职工广泛参与文体活动,使校园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增加教职工收入。开源节流、尽量降低办学成本,在整体提升教职工收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绩效分配制度,构建以贡献大小为主导因素的差异化的收入增长机制。

完善学生关爱体系。严格落实国家各项帮扶政策,不断完善学生关爱体系,做好奖、助、贷和勤工助学等工作,不断完善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体系,增强学生的就学就业能力。

(十)开放办学水平提升工程

顺应时代要求,加大开放办学力度,落实国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有关要求,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1.实施校企合作水平提升计划

推进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产教合作办学”、“校地合作办学”、“校园高新区融合办学”、“集团化办学”、“校校合作办学”等方式,探索完善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建立校企技术研发协同机制、师资互聘机制、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产教融合企业评价体系,完善教师企业联络合作机制和企业家校友联系合作机制,从机制体制上确保校企合作的顺利实施。重点推进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培养。建立校企合作技术创新工作体系,建设产业一定牛彩票网等多样化校企共同体,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恩施模式”。

推进合作平台建设。校企共建校内外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领衔建设“恩施州职业教育集团”,与行业领先企业共建具有国内高水平的产业一定牛彩票网2个、企业工作室10个、实验室8个、协同创新基地5个、校企合作共同体20个,共建省级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8

推进校企合作内容拓展。创新育人模式,深化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合作,实现校企合作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协同创新,采用企业一定牛彩票网模式,以达翔一定牛彩票网、山河民族建筑一定牛彩票网为基础,成立9个集人才培养(培训)、技术研发创新、实习实践、就业创业、文化传承为一体的产业一定牛彩票网,以山河民族建筑班人才培养模式和旅游管理专业与恩施众信旅游集团实施“旺季实践,淡季充电”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通过校企联合招生(招工)、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形成校企双场景教学、双师授课、双重管理的校企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校企共建专业群,紧贴恩施州“4+N”产业集群实际,对接高新区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需求,校企共建专业群,调整一定牛彩票网专业结构,组建旅游管理、畜牧兽医等8个专业群,推进与行业领衔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全面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强化实训教学,提高实习实训装备水平,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深入开展实践性教学,全面规范实训环节管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践性教学课时占总课时数的50%以上,顶岗实习累计时间以半年为主,保证学生实习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实施集团化办学,领衔恩施州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依托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学校、企业、行业参与的11产教融合指导委员会,整合集团内教学资源、企业资源、技术资源,搭建校际合作、校企合作、教育与产业互动等平台,实现校企和校际之间的跨界整合、多元共建、优势互补、互惠双赢。2022年,集团达到具有成员单150个以上。

2.实施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

推进国际化的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职业标准、优质专业课程以及配套的教材和数字化教育资源,与国(境)外大学联合开发课程,参与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制定,形成优势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通用标准。与新西兰、德国等国家合作,在旅游管理、畜牧兽医、新能源汽车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从骨干专业选拔优秀学生开展国际化培养试点。

推进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建设。为部分教师组织英语强化培训,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有计划地选派管理干部出国(境)访问交流。建立骨干教师国内外研修访学制度,加大对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力度,有计划、分批次派出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及省级学习培训,组织教学一定牛彩票网、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作为国内外访问学者开展交流、进修,选派专业教师到山河建筑集团、达翔技术公司、恩施众信旅游集团等企业的海外分公司挂职锻炼。引聘国外专家来校开展教学与科研合作,提升教师国际课程任教、技术前沿探索和合作研究能力。

服务“走出去”企业。制定服务“走出去”企业的规划。与“走出去”企业合作,联合培养高技能技术人才,选学生赴“走出去”企业海外分公司、实习基地等参加实践、实习活动。深化与山河建设集团等企业的合作,与“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共建1个国外培训基地,开展非全日制国外人员培训。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指导1-2所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建设,开发符合当地人才需求的专业标准、教学标准和教学评价体系,形成成熟的师资培训、教学标准输出援助模式。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实行党委统一领导,校长具体负责的机制,成立学校“十四五”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实施的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工作。职能部门、院()负责人是本规划执行的直接责任人。在规划执行过程中,明确改革发展方向,重点解决突出问题,制订实施计划和工作方案,明确责任,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二)实施规划管理

一是健全规划体系,根据学校总体规划,各职能部门及院(系)制定专项规划,并制定配套政策,使学校规划与管理成为完整统一的体系;二是建立规划执行机制,提高认识,强化规划的严肃性和指导性,把规划内容分解到年度计划(工作要点)中,实现五年规划与年度计划的有机结合,并将落实情况作为学校内部各项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强化资金保障

加强学校财源建设,积极争取财政投入,培植稳定的财源,增强学校造血功能;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增收节支、开源节流工作力度;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合法、高效、安全地利用有限资金,确保规划的实施有可靠的资金保障。

(四)加强督促检查

对规划的实施情况分阶段进行监测评估和跟踪检查,及时了解、掌握规划执行过程中的情况,重点监测目标、任务和重大项目的完成情况和成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规划的实效性。

 

附件:一定牛彩票网“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项目任务一览表

 


附件

 

       一定牛彩票网“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项目任务一览表

 


十大工程

实施计划

具体任务

责任领导

牵头单位

责任人

时限要求

党建引领事业发展工程

“党旗领航”计划

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入选省级党建工作示范院校

戴清堂 张捷

组织部

朱万福

持续推进

“培根铸魂”计划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师德为先、教学为要、育人为本”教师考评体系和师德失范处理机制

董奎 朱万福

组织部

人事处

朱万福

薛维军

持续推进

守正创新,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董奎 胡平

宣传部

胡平

持续推进

打造好“我爱中国,天天向上”思政课品牌,强化课程思政,构建起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公共基础课三位一体的思政课体系

吴云 胡平

马克思主义一定牛彩票网 教务处

唐燕妮

向阳

持续推进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吴云

学工处

叶春汉

持续推进

“强基聚力”计划

创建湖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董奎 朱万福

组织部

朱万福

持续推进

建设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董奎 朱万福

组织部

朱万福

持续推进

党建带群团建设,引领和带动工会、共青团和学生会协同发展

董奎 吴云 胡平

工会 团委

学工处

秦忠文 别振宇 叶春汉

持续推进

创建湖北省“五四红旗团委”

吴云 胡平

团委

别振宇

持续推进

加强统战,凝聚力量

董奎 朱万福

组织部

朱万福

持续推进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陈平财

纪委

徐兆纯

持续推进

 

 

 

 

 

 

 

 

 

 

 

 

内部治理能力提升工程

 

 

 

 

 

 

 

规范化管理建设计划

优化完善决策机制

张如学

办公室

谭琦

持续推进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张如学

办公室

谭琦

持续推进

优化完善组织构架

张如学

办公室

谭琦

持续推进

修订完善制度、标准

张如学

办公室

谭琦

持续推进

强化内部质量管理

吴云

质量管理处

严一红

持续推进

完善民主监督机制

陈平财

纪委

徐兆纯

持续推进

落实教育评价方案

张捷  吴云

质量管理处

严一红

2023年底

创建省级平安校园

吴云 胡平

保卫处

学工处

徐远东

叶春汉

持续推进

争创湖北省高校内部治理

张如学

办公室

谭琦

持续推进

数据管理水平提升计划

加强基础数据管理

张如学

办公室

谭琦

持续推进

深化信息传导管理

张如学

办公室

谭琦

持续推进

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计划

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选人用人机制

戴清堂 董奎

组织部

人事处

朱万福

薛维军

持续推进

实行“业绩导向”评价机制

戴清堂 张捷

组织部

人事处

朱万福

薛维军

持续推进

推行二级一定牛彩票网自主治理、实体化发展的运行管理机制

戴清堂 张捷

组织部

人事处

朱万福

薛维军

持续推进

坚持“多劳多得、干好多得”的差异化分配原则,将能力、水平、业绩与待遇标准挂钩

董奎

人事处

薛维军

持续推进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

对接产业,创新机制

吴云

教务处

向阳

2023年底

分类培育,协同发展,建成8个高水平专业群

吴云

教务处

向阳

2023年底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计划

专业建设提档升级

吴云

教务处

向阳

2023年底

推进课程建设改革

吴云

教务处

向阳

2023年底

推进“三教改革”

吴云

教务处

向阳

2023年底

实施素质教育

吴云

教务处

学工处

向阳

叶春汉

2023年底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吴云

就业处

向大众

2023年底

创新质量管理

吴云

质管处

严一红

2023年底

完善才培养体系

吴云

教务处

向阳

2023年底

服务发展水平提升工程

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计划

拓展学校已有的“恩施硒茶工程技术中心”、“硒产品协同创新中心”等14个平台的功能

张应坤

科技处

陈烨

2023年底

新建生态畜牧业养殖技术服务平台5个

张应坤

科技处

陈烨

2023年底

聚焦恩施州“4+N”产业集群建成全产业链的技术技能创新体系

张应坤

科技处

陈烨

2023年底

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计划

完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体系

张应坤

科技处

陈烨

2023年底

提升科学技术研究水平

张应坤

科技处

陈烨

2023年底

提升技术创新与服务能力

张应坤

科技处

陈烨

2023年底

强化成果转化应用

张应坤

科技处

陈烨

2023年底

强化社会培训职能

继续教育一定牛彩票网

吴志江

2023年底

实施职业教育辐射引领

张应坤 吴云

科技处

教务处

陈烨

向阳

2023年底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现代校园文化建设计划

打造“法治精神,人文关怀”的制度文化

吴云  胡平

宣传部

学工处

卢鑫

叶春汉

持续推进

打造“天天向上,敢为人先”的精神文化

吴云  胡平

宣传部

学工处

卢鑫

叶春汉

持续推进

打造“文明有礼、充满活力”的行为文化

吴云  胡平

宣传部

学工处

卢鑫

叶春汉

持续推进

打造“专注求精、不可替代”的形象文化

吴云  胡平

宣传部

学工处

卢鑫

叶春汉

持续推进

创建国家级文明校园

吴云  胡平

宣传部

学工处

卢鑫

叶春汉

持续推进

民族文化传承弘扬计划

民歌民舞进校园及民族文化推广

吴云  胡平

宣传部

团委

卢鑫

别振宇

持续推进

建成区域内非遗文化和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中心

吴云  胡平

教务处

就业处

向阳

向大众

持续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支撑能力保障工程

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现有校区基础设施维修、改造

张如学

后勤处

乐义成

持续推进

新校区建设

张应坤

新建办

谭耀卿

2024年底

附属幼儿园建设

张如学

幼建办

姜燕龙

2023年6月

 

开放性实训基地建设计划

不断优化实训教学条件,加大教学设备投入,保持教科研仪器设备总值每年增长

吴云 张如学

教务处

后勤处

向阳

乐义成

2024年底

建成开放性的恩施州公共实训中心

吴云 张如学

教务处

后勤处

向阳

乐义成

2024年底

建好电商物流实训基地和现代服务技能实训基地

吴云 张如学

教务处

后勤处

向阳

乐义成

2024年底

建强非遗基地、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

吴云

教务处

就业处

向阳

向大众

2024年底

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3个

吴云

教务处

向阳

2024年底

发展支撑能力提升计划

增强借助外部资源加快发展的能力

吴云 张如学

办公室  教务处 后勤处 计财处

谭琦  向阳  

乐义成

朱平洪

持续推进

优化各项资源配置

吴云 张如学

办公室  教务处 后勤处 计财处

谭琦  向阳  乐义成

朱平洪

持续推进

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雁阵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

“头雁”建设,培育5名省级以上教学名师、10名行业有权威的专业群建设带头人,引进10名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建立1-2个国家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

董奎 吴云

人事处

教务处

薛维军

向阳

持续推进

“群雁”建设,培养200名以上的骨干教师

董奎 吴云

人事处

教务处

薛维军

向阳

持续推进

“雏雁”建设,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中进行任务式培养

董奎 吴云

人事处

教务处

薛维军

向阳

持续推进

教师团队水平提升计划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董奎 吴云

人事处

教务处

薛维军

向阳

持续推进

强化青年教师职业化培养

董奎 吴云

人事处

教务处

薛维军

向阳

持续推进

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

董奎 吴云

人事处

教务处

薛维军

向阳

持续推进

培养名师大师

董奎 吴云

人事处

教务处

薛维军

向阳

持续推进

打造创新团队

董奎 吴云

人事处

教务处

薛维军

向阳

持续推进

教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计划

成立教师发展中心,优化和完善教师发展支撑服务平台

董奎 吴云

人事处

教务处

薛维军

向阳

持续推进

构建绩效优先的薪酬分配制度

董奎 吴云

人事处

教务处

薛维军

向阳

持续推进

完善多元考核评价机制,突出业绩导向,构建评价激励机制

董奎 吴云

人事处

教务处

薛维军

向阳

持续推进

完善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深化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改革

董奎 吴云

人事处

教务处

薛维军

向阳

持续推进

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工程

信息基础设施升级计划

搭建智能化校园基础服务平台

胡平

网络中心

舒尚春

2023年底

拓展智慧教学环境基础建设

胡平

网络中心

舒尚春

2023年底

提升网络和信息安全防线

胡平

网络中心

舒尚春

2023年底

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计划

提升师生信息技术能力

胡平

网络中心

舒尚春

持续推进

推进智能管理服务平台应用

胡平

网络中心

舒尚春

持续推进

推进信息化教学

吴云

教务处

向阳

持续推进

共享教育教学资源

吴云

教务处

向阳

持续推进

智慧校园网络安全升级计划

构建网络安全防护网

胡平

网络中心

舒尚春

持续推进

完善《一定牛彩票网校园计算机网络安全实施细则》等制度

胡平

网络中心

舒尚春

持续推进

在师生开展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培训

胡平

网络中心

舒尚春

持续推进

 

财源建设与民生福祉提升工程

 

财源建设计划

增强学校自我造血功能

张如学

计财处

朱平洪

持续推进

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

张如学

计财处

朱平洪

持续推进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张如学

计财处

朱平洪

持续推进

民生福祉提升计划

构建和谐校园

张如学

办公室

谭琦

持续推进

开展文体活动

董奎 胡平

工会 团委

秦忠文

别振宇

持续推进

增加教职工收入

张如学

计财处

朱平洪

持续推进

完善学生关爱体系

吴云

学工处

叶春汉

持续推进

 

开放办学水平提升工程

校企合作水平提升计划

 

完善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吴云 张应坤

教务处 科技处

向阳

陈烨

持续推进

建立校企技术研发协同机制、师资互聘机制、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吴云 张应坤

教务处 科技处

向阳

陈烨

持续推进

建立产教融合企业评价体系

吴云 张应坤

教务处 科技处

向阳

陈烨

持续推进

完善“教师企业”联络合作机制和企业家校友联系合作机制

吴云 张应坤

教务处 科技处

向阳

陈烨

持续推进

探索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恩施模式”

吴云 张应坤

教务处 科技处

向阳

陈烨

持续推进

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吴云 张应坤

教务处 科技处

向阳

陈烨

持续推进

领衔建设“恩施州职业教育集团”

吴云 张应坤

教务处 科技处

向阳

陈烨

持续推进

与行业领先企业共建具有国内高水平的产业一定牛彩票网2个、企业工作室10个、实验室8个、协同创新基地5个、校企合作共同体20个,共建省级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8个

吴云 张应坤

教务处 科技处

向阳

陈烨

持续推进

创新育人模式,采用企业一定牛彩票网模式,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

吴云

教务处

向阳

2024年底

校企共建专业群,建旅游管理、畜牧兽医等8个专业群

吴云

教务处

向阳

2024年底

推进与行业领衔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

吴云

教务处

向阳

2024年底

强化实训教学,全面规范实训环节管理

吴云

教务处

向阳

2024年底

实施集团化办学,领衔恩施州职业教育集团建设

吴云 张应坤

教务处

科技处

教务处

科技处

2024年底

 

 

 

 

 

 

 

 

 

 

 

国际化水平提升计划

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职业标准、优质专业课程以及配套的教材和数字化教育资源

吴云 张如学

教务处

外事办

向阳

谭琦

持续推进

与国(境)外大学联合开发课程,参与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制定

吴云 张如学

教务处

外事办

向阳

谭琦

持续推进

与新西兰、德国等国家合作,在畜牧兽医、旅游管理、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专业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吴云 张如学

教务处

外事办

向阳

谭琦

持续推进

从骨干专业选拔优秀学生开展国际化培养试点

吴云 张如学

教务处

外事办

向阳

谭琦

持续推进

选派管理干部出国(境)访问交流

董奎 吴云

朱万福

组织部

外事办

朱万福

谭琦

持续推进

建立骨干教师国内外研修访学制度

董奎 吴云

张如学

人事处

外事办

薛维军

谭琦

持续推进

选派专业教师到山河建筑集团等企业的海外分公司挂职锻炼

董奎 吴云

张如学

人事处

外事办

薛维军

谭琦

持续推进

引聘国外专家来校开展教学与科研合作

董奎 吴云

张如学

教务处 科技处 外事办

向阳 陈烨

谭琦

持续推进

制定服务“走出去”企业的规划

张如学 吴云

教务处

外事办

向阳

谭琦

持续推进

选学生赴“走出去”企业海外分公司、实习基地等参加实践、实习活动

张如学 吴云

教务处

外事办

向阳

谭琦

持续推进

“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共建1个国外培训基地

张如学 吴云

教务处

外事办

向阳

谭琦

持续推进

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指导1-2所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建设,开发符合当地人才需求的专业标准、教学标准和教学评价体系

张如学 吴云

教务处

外事办

向阳

谭琦

持续推进